毛泽东作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不但在新中国的建立中体现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在文学创作方面毛泽东同样有所作为,如《沁园春·长沙》、《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无不体现了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写作风格。
在其众多作品中,毛泽东与1954年在秦皇岛所作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毛泽东诗词大多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衬托自己当时的情感,而《浪淘沙·北戴河》的出众之处就在于他不但把北戴河初秋时萧瑟的景色描写得惟妙惟肖,还巧妙地展现了毛泽东无尽的感慨和博大的胸怀。
上阕第一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主要描写了北戴河上的波涛景象,此时是天气恶劣时的北戴河,“幽燕”、“滔天”体现了雨大浪高,写出了水的大气磅礴之势,与儒家的“柔弱之水”有巨大差异。儒家的水是柔弱的,而毛泽东的水是凶猛的,从这里也能看出毛泽东诗词中体现出其人的狂放之气。“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描写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片汪洋的海面上除了隐约能见到的渔船别无他物,这完全不同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小舟在平静的水面上穿梭的悠哉,而是险要、骇人的巨浪,体现了毛泽东当时雄壮的气魄与阔达的胸襟。
而到了下阙又立刻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越过千年忆往事,回到了曹操的《观沧海》,在这一首气势恢宏的作品中,曹操同是在萧瑟中抒发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与宏大抱负,仿佛星河中的无数繁星都由自己眼前的大水所吞吐。而此时站在北戴河前的毛泽东有着与曹操相同的胸怀与眼光,只不过“若出其中”的这其中由沧海换成了北戴河罢了。
然而“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表明一切又都重新开始了,抒发了毛泽东对现世的感慨,本词也以此结尾,意味着深邃的历史已经过去,美好的新人间已经到来,毛泽东用壮美的景色写出了他壮美的英雄气概。